淄博乐居网 资讯中心 政策解读

正文

地方城投拿地受限,土地市场有什么影响?
来源:乐居买房2022-10-17 09:17:45

近日,财政部印发《关于加强“三公”经费管理严控一般性支出的通知》(财预〔2022〕126号,下称“126号文”)。通知明确:严禁通过举债储备土地,不得通过国企购地等方式虚增土地出让收入,不得巧立名目虚增财政收入,弥补财政收入缺口;规范地方事业单位债务管控,建立严格的举债审批制度,禁止新增各类隐性债务,切实防范事业单位债务风险。

城投平台不再“兜底”

此次政策的出发点在于加强“三公”经费管理,严控一般性支出,缓解当前财政收支矛盾,但也不经意间提示了以“央国平”名义拿地来变相做大土地出让收入的风险。


2021年以来土地市场热度骤减,民营房企投资力度显著降低,央企国企尚保持了一定的投资规模。同时我们也发现,在近两年的集中供地中,除了央企国企之外,地方城投平台类企业的身影也出现得更加频繁,表现相对突出


2021年集中供地以来,土拍热度高开低走,从各批次拿地企业也可见一斑。在市场火热的阶段(2021年一批次),规模化品牌房企积极拿地,在热度急剧下滑进入“寒冬”后,民企的“消失”的同时,“平台类”公司成为主力。整体来看,截止到2022年7月,“平台类”公司已获取了40%的地块。

2021年下半年以来,在三道红线等政策的强压下,民企开发商纷纷出现“暴雷”、债务违约等问题。在地产行业整体下行的背景下,部分城投平台类公司也纷纷以“托底”的身份进入。由于各地方政府不能直接进行融资活动,各地都成立了下属的平台公司,再通过平台公司去发行债券,信托等各种金融产品来融资。


随着城投债违约风险的升高,城投行为背后的“地方政府隐形债务”也浮上水面。为了化解地方“隐性债务”并更好约束各地方部门,中央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,以求把风险降到最低,让“隐性债务”更好落地。受政策影响,预计全国多数城市的土地挂牌量和成交量也将大概率下滑。另外,由于当下民企拿地的能力尚未恢复,央企类房企也需要消化前期拿地库存,四季度土地出让前景不容乐观。

重要提示:本页面内容,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,并非广告服务性信息。页面所载内容不代表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,仅供用户参考和借鉴,最终以开发商实际公式为准。商品房预售须取得《商品房预售许可证》,用户在购房时需慎重查验开发商的证件信息。本页面所提到的房屋面积如无特别标示,均指建筑面积。

楼盘点评

    暂无评论, 您可以发起评论
    19905330633 加入城市买房砍价群。实时讨论购房热点话题